走进大西北之宁夏掠影
也许是对每一次旅途未知的渴望,让我没来由地喜欢旅行。不管旅途的远与近,无一不是一种别样于生活的体验,旅行过程中似是在交换另一生活空间,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文,总是在前方诱惑着我,让我期待和欣喜。大西北,一个让我激情澎湃的地方,无数次的梦中招唤着我,它是一个很远很远的梦境,时不时地跳跃在我生活中。
去年国庆长假,让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西北自驾游。那次西北游共历时七天,途经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五个省份,我们走进了雄浑的贺兰山、连绵的祁连山、一望无垠的沙漠、辽阔萧瑟的草原、荒凉的戈壁、安静的母亲河、壮观的清真大寺、传说中的倒淌河与日月山、纯净的青海湖、美丽的金银滩、失落的原子城、永远的塔尔寺……近距离地体会了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回族文化、藏族文化。
说起大西北,我们自会与沙漠、草原、戈壁、荒原联系在一起。在没有去过大西北之前,我对它的印象来自于课本上所学的“祖国地大物博”、“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兵戎相见”、“丝绸之路”,但当我真切地走进它时,极大的震撼抓住了我的心,而这种震撼来自于大西北的荒凉与雄浑。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它独特的异域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神秘古老的岩画,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们此行将宁夏作为西北游的第一站。车过黄河,走青银高速一路向西,车窗外视野越来越开阔,高速路上的车也越来越稀少。车过陕西至宁夏境内,窗外景色变得不一样了,满目的荒凉与萧瑟,连绵的小沙包,延绵几十里不见树木的沙漠边缘风貌,接而之之的是高低不平地戈壁与草原。一路车程,风景不停地变换与交错,让人仿佛置身于时空之外,变得恍惚起来,忘却了旅途的疲惫。而服务区餐厅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明显的“清真”与“汉餐”标识,高速路上的标识不断地提醒着过往的车辆,距离银川的里程。这一带车辆稀少,道路平直,有时几十里路也难得碰见一辆疾驰而过的车辆,诺大的西北荒原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在行进,更是增添了它的荒凉。
夕阳西下,在我们车行的正前方,炙热的阳光直射车内,极晃人眼。银川——这个未知的城市在前方招唤着我们,接近黄昏时分,我们还离银川市有九十多里路。而陌生的路途总是让人觉得远之又远,看着太阳一点点地接近远方的地平线,女儿已经没有先前的激动与兴奋,对于银川这个旅途的首个终点站焦急起来,不停地查看导航仪上的位置与里程。车子一路狂奔,我们看着太阳渐渐消失在前方的地平线上,暮色开始下沉时,我们终于下了高速。
一下高速,你就会看到与山西不一样的公路,平坦而宽阔,两旁的建筑物安静地矗立在那儿,全然没有半点拥挤感。我们直奔事先在网上预定好的“七天连锁店”,车子进入市区后,除了看到很多城市特有的大型楼宇外,还会看到很多伊斯兰特色的餐馆。当我们绕过鼓楼左拐,就来到了银川市最为繁华的步行街,顺着步行街向前行不远,就是“七天连锁店”。小小的店面标识不张扬地矗立在墙体上,在繁华的闹市中独享着一份宁静与悠闲。晚上,我们打车来到了被网友传颂很广的“老毛手抓”店,一路的饥肠辘辘,终于饱餐了一顿清真美食。
第二天清晨,我们在“七天连锁”享受完免费的早餐后,信步走出店外,来到步行街。早晨的银川市没有想像中的喧闹,早起的人们陆陆续续地支起了货架,环卫工人还在低头清扫昨日留下的杂物,在晨光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悠然。步行街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来来往往,不少是背上包囊的驴友,其中不乏外国游客。我们顺着街道走了好远,找到一个售报亭,买了一张宁夏地图,收拾行装,踏上了去镇北堡影视城、贺兰山、西夏王陵之旅。
镇北堡影视城坐落在银川市的西北郊,这里曾经是明清时期为抵抗贺兰山以北的各族入侵而修建的两座军事据点。一南一北两堡遥遥相望,当地百姓称其为“新堡”和“旧堡”,“新堡”建于清朝,“旧堡”则是明朝时建立。当年的军事据点已被风蚀殆尽,仅留下了一些残墙断垣,城墙四角的角楼还依稀可见,它静默在空旷的荒野上。十月的塞北,十分炎热,西北特有的热空气迎面扑来,我们发现城堡来往游人都戴着帽子,而一些有经验的驴友和导游则用漂亮的特色丝巾将整个脸和脖子包裹起来,只露出一副遮住半个脸的墨镜。一进入影视城大门,正中央的墙体上刻着“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左边是在古堡开创华夏西部影视城的名导演张贤亮亲笔题词:“聚山川雄豪之气,集影视艺术之宝”,右边则是所有来过影视城的名导名演员们的签名。再往里走,就是特色鲜明的“明城”和“清城”。影视城让所有对电影艺术感兴趣的人们大开眼界,这里你能看到当年拍摄《牧马人》的马圈,《老人与狗》的土房,《红高粱》中经典的月亮门、酿酒作坊,《东邪西毒》中的客栈……还有一些似曾相识却又忘记了电影名字的场景。最让人惊悚和回味的是那一方拍摄《大话西游》的洞穴和房子,触目惊心的死人白骨、白发红眼妖怪、被置于房顶上的蜘蛛精、凌乱可怕的妖怪洞穴,即使你知道这一切都是电影中的道具,但还是不自然地觉得脊背后猛地透着一股凉风,这就是电影蒙太奇的艺术魅力。影视城里一步一景,一景一特色,陕北风格的土房,新龙门客栈,土墙上悬挂的玉米和辣椒,九儿出嫁时乘坐的花轿,盛酒的大缸,集市上的各色蔬菜和各种烙饼,农用水车和农具,比武场上的刀剑……让人情不自禁地去触摸,流涟忘返。影视城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表现文革和“大跃进”时的特色建筑物:批斗现场、牛棚、革命委员会、公社大队办公室、“四人帮”起始展示厅……这些远离今天的历史景物,经过岁月的风摧雨打,已经变得有些破旧不堪,但它们却真实地再现了曾经那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年代,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悲凉。
在镇北堡影视城出口处的斜交叉路口,有个很明显的路标指示牌,直指贺兰山岩画方向,我们驱车直往。一路上,我们充满了对岩画的猜想,车窗外是笔直的公路,车子行进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中,经过几个起伏的缓坡路段,就到了贺兰山岩画停车场。买好门票,来不用细细欣赏贺兰山麓下别具西部粗犷特色的建筑物,就直奔检票口,我们随导游开始一路欣赏台阶两侧的各国名岩画。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到了半山体上的岩画展厅,展厅里祥尽地陈列着各国的特色岩画,它们或群或单体,加以现代灯光和多媒体的演示,生动地展示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生活和战争场景。出了展厅,进入贺兰山下,我们乘坐专用的游览车来到贺兰山岩画入口处。入口处堆砌着一个似蘑菇状的标志性岩石,上面用隶书写着“贺兰山岩画”。耳边认真地听导游详细地解说,脚下小心翼翼地跟着游人往前走。一条小溪从贺兰山深处静静地流出,小溪旁或山体上,是一幅接一幅的岩画,这些岩画线条粗犷,画面简洁,生动地反映了以前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狩猎场面,间或有些反映生殖崇拜和战争的岩画。当大家的目光停在“太阳神”的那一刻,你会惊叹于它的线条和寓意,它高高地印刻在难以攀爬的高度,真不知先人是如何完成这些岩画的创作。他们用自己朴实的笔,钻刻出这些壮观的岩画群时,是否会想到它们是历史考证的真迹。车驶出贺兰山岩画,看着车窗外连绵雄浑的贺兰山,我想起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岳飞将军,想起了那首豪气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似乎听到了战马厮杀的声音,又何止是悲壮。突然间,觉得贺兰山不再孤独。
从贺兰山岩画出来,时间已是下午,我们一家三口匆忙吃过午饭,顺着贺兰山山脉,一路往西,赶往西夏王陵。西夏王陵作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更是素有“东方金字塔”的美称。最早对西夏王陵的印象来自于历史课本,来自于那个古老而神秘的西夏王国。700多年,一个强悍的少数民族——党项族在黄河西部崛起,骁勇善战的党项人在首领李元昊的带领下,开疆拓土,建立一个长达190年的王国。他们创造了独特的“西夏文”,提倡儒学,弘扬佛教,实行科举制度,催生了独特而璀璨的文明。西夏王国前后共有十位帝王登基,在它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接近今天中国版图的1/11、几乎是宁夏区域面积的12倍。然而,却在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亲率强兵劲旅6征西夏,最终西夏攻陷。西夏陷落时,成吉思汗降旨血洗都城,西夏民族被斩尽杀绝,西夏文明从此悲壮地消失……当我们走进王陵主题公园内的博物馆,你会真正走进和领略到当年西夏王朝的发展、强盛、衰落。沿着西夏王陵长长的神道向三号王陵走去,却总是让人觉得那座笼罩着落日余晖金光的土堆遥不可及,却又如同西夏王国的遥远和神秘,吸引着游人们一步一步向它靠近。当我走进这座“泰陵”时,竟然发现它远没有电视和图片上的美。土堆已经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干枯的陵塔,在其背后青如层云的贺兰山映衬下,更显陵园的苍凉。也许,王陵里埋葬的不仅是一个带领党项族走向辉煌的强悍帝王,还有一个民族的绝世辉煌。
带着对神秘王国的畅想,在夜色中沉沉地睡去。次日,一觉醒来,银川市已经是艳阳高照。走出旅店,塞北的太阳倾泻下来,洒满一身的阳光,天高云淡,纯净无比。我们吃过特色的烩羊杂碎,心满意足地驶离了银川市,开往女儿心目中的乐园——沙坡头。
沙坡头曾被网友和媒体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它是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沙坡头。沙坡头的停车场上停满了全国各地的车辆,随处可见是戴着西部牛仔帽、脸蒙各色沙巾的游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套上了各色鞋套。也许玩沙是孩子的天性,女儿一进入沙坡头就高兴得跳起来。女儿自告奋勇地去售票口买票,并且迫不及待地拽我们急往租鞋套处,帮我们挑选花色独特的沙巾,鼓动我们买西部牛仔帽。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全副武装,准备就绪。匆匆在入口处的小坪留影,直奔沙漠。然而,沙坡头远非我们在内蒙玩过的响沙湾,没有想像中的荒凉与干燥,却有些江南秀色。出现在我们视线前方是奔腾向东的黄河,北面是浩瀚的大沙漠。在这里,黄河、沙漠、山川、绿洲,和谐在融合在一起,真算得上是大自然的杰作。游人要去沙坡头便要经过两种方式去,一种是乘坐景区电动车前往,另一种则是乘坐有名的“羊皮筏子”到沙漠的入口。“羊皮筏子”是黄河岸边古老的渡河工具,俗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整个羊皮发酵去毛,经过灌盐水涮香油而制成。制成后,将14只羊皮捆在3平方米左右的木架上,用嘴吹气,便成了载人运物的水上运输工具。我们坐在“羊皮筏子”上,筏工娴熟地用桨划筏前进,脚下是滔滔的黄河水,耳边听着筏工的介绍,脸上吹拂着温暖的秋风,真是惬意极了。在和筏工的说话间,不觉已到了沙漠入口处,我们在筏工的帮助下依次上岸。
抬眼望去,是一个长二千米高一百米的大沙陀,游人们兴致勃勃地从坡顶往下滑,不时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金沙鸣钟”。我们决定试试,手脚并用,气喘吁吁地爬上坡顶时,已是大汗淋漓。然后是排队等候坐向下滑沙的船形木板,开始往下滑时,只听得耳边的风声呼呼作响,也听到了那种沉闷的沙响,女儿尖叫着,直呼“太好玩了”。下得坡底下,却再没力气自己爬上坡顶,我们只好乘坐缆车直上沙漠。往上走一段,便看到了“沙坡头”的标志,台阶下的小坪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雕塑,旁边的是那句脍炙人口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了台阶后,出检票口,就看到了一条蜿蜒的铁路在去沙漠腹地的必经之路,这条铁路就是包兰铁路。越过铁路,经过一个小桥洞,上了台阶,便看到了一大片沙漠广场,广场一侧是构图细致的沙雕群,上面写着为纪念治理包兰铁路而作的“中国治沙事业从这里走向世界”。跟随导游,我们开始乘坐沙漠专用电车前往沙漠腹地。在通往沙漠腹地的路上,看到了许多的麦草方格,它们是西北人民治沙的独创成果,一个个麦草方格内,依晰可见一些顽强的沙生植物,正是这些沙生植物防止了沙流动,保护了包兰铁路。
进入沙漠后,一眼就看到了成群的驼队,骆驼们温顺地卧在细沙上,等候游人们的青睐。我们坐上了骆驼,随着驼队,行进在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才来到了沙漠驼队的第一个休息站,沙漠远比想像中的宽广,我们进得的只是沙漠的边缘腹地。近处是驼铃阵阵的驼队,浓郁的西部土木屋,远处是延绵不断的沙谷和沙峰,真是美不胜收。光着脚踩着细细的沙子,和女儿在沙漠里堆起了城堡和护城河。极目远眺,白云、沙漠、绿洲、黄河、铁路、若隐若现的长城,那一刻,我已不知身在何处。
然而,我们终归是匆匆的过客。发动引擎,带着无限的留恋,一路向西,再向西,去追寻那圣洁的青海湖。
去年国庆长假,让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西北自驾游。那次西北游共历时七天,途经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五个省份,我们走进了雄浑的贺兰山、连绵的祁连山、一望无垠的沙漠、辽阔萧瑟的草原、荒凉的戈壁、安静的母亲河、壮观的清真大寺、传说中的倒淌河与日月山、纯净的青海湖、美丽的金银滩、失落的原子城、永远的塔尔寺……近距离地体会了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回族文化、藏族文化。
说起大西北,我们自会与沙漠、草原、戈壁、荒原联系在一起。在没有去过大西北之前,我对它的印象来自于课本上所学的“祖国地大物博”、“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兵戎相见”、“丝绸之路”,但当我真切地走进它时,极大的震撼抓住了我的心,而这种震撼来自于大西北的荒凉与雄浑。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它独特的异域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神秘古老的岩画,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们此行将宁夏作为西北游的第一站。车过黄河,走青银高速一路向西,车窗外视野越来越开阔,高速路上的车也越来越稀少。车过陕西至宁夏境内,窗外景色变得不一样了,满目的荒凉与萧瑟,连绵的小沙包,延绵几十里不见树木的沙漠边缘风貌,接而之之的是高低不平地戈壁与草原。一路车程,风景不停地变换与交错,让人仿佛置身于时空之外,变得恍惚起来,忘却了旅途的疲惫。而服务区餐厅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明显的“清真”与“汉餐”标识,高速路上的标识不断地提醒着过往的车辆,距离银川的里程。这一带车辆稀少,道路平直,有时几十里路也难得碰见一辆疾驰而过的车辆,诺大的西北荒原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在行进,更是增添了它的荒凉。
夕阳西下,在我们车行的正前方,炙热的阳光直射车内,极晃人眼。银川——这个未知的城市在前方招唤着我们,接近黄昏时分,我们还离银川市有九十多里路。而陌生的路途总是让人觉得远之又远,看着太阳一点点地接近远方的地平线,女儿已经没有先前的激动与兴奋,对于银川这个旅途的首个终点站焦急起来,不停地查看导航仪上的位置与里程。车子一路狂奔,我们看着太阳渐渐消失在前方的地平线上,暮色开始下沉时,我们终于下了高速。
一下高速,你就会看到与山西不一样的公路,平坦而宽阔,两旁的建筑物安静地矗立在那儿,全然没有半点拥挤感。我们直奔事先在网上预定好的“七天连锁店”,车子进入市区后,除了看到很多城市特有的大型楼宇外,还会看到很多伊斯兰特色的餐馆。当我们绕过鼓楼左拐,就来到了银川市最为繁华的步行街,顺着步行街向前行不远,就是“七天连锁店”。小小的店面标识不张扬地矗立在墙体上,在繁华的闹市中独享着一份宁静与悠闲。晚上,我们打车来到了被网友传颂很广的“老毛手抓”店,一路的饥肠辘辘,终于饱餐了一顿清真美食。
第二天清晨,我们在“七天连锁”享受完免费的早餐后,信步走出店外,来到步行街。早晨的银川市没有想像中的喧闹,早起的人们陆陆续续地支起了货架,环卫工人还在低头清扫昨日留下的杂物,在晨光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悠然。步行街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来来往往,不少是背上包囊的驴友,其中不乏外国游客。我们顺着街道走了好远,找到一个售报亭,买了一张宁夏地图,收拾行装,踏上了去镇北堡影视城、贺兰山、西夏王陵之旅。
镇北堡影视城坐落在银川市的西北郊,这里曾经是明清时期为抵抗贺兰山以北的各族入侵而修建的两座军事据点。一南一北两堡遥遥相望,当地百姓称其为“新堡”和“旧堡”,“新堡”建于清朝,“旧堡”则是明朝时建立。当年的军事据点已被风蚀殆尽,仅留下了一些残墙断垣,城墙四角的角楼还依稀可见,它静默在空旷的荒野上。十月的塞北,十分炎热,西北特有的热空气迎面扑来,我们发现城堡来往游人都戴着帽子,而一些有经验的驴友和导游则用漂亮的特色丝巾将整个脸和脖子包裹起来,只露出一副遮住半个脸的墨镜。一进入影视城大门,正中央的墙体上刻着“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左边是在古堡开创华夏西部影视城的名导演张贤亮亲笔题词:“聚山川雄豪之气,集影视艺术之宝”,右边则是所有来过影视城的名导名演员们的签名。再往里走,就是特色鲜明的“明城”和“清城”。影视城让所有对电影艺术感兴趣的人们大开眼界,这里你能看到当年拍摄《牧马人》的马圈,《老人与狗》的土房,《红高粱》中经典的月亮门、酿酒作坊,《东邪西毒》中的客栈……还有一些似曾相识却又忘记了电影名字的场景。最让人惊悚和回味的是那一方拍摄《大话西游》的洞穴和房子,触目惊心的死人白骨、白发红眼妖怪、被置于房顶上的蜘蛛精、凌乱可怕的妖怪洞穴,即使你知道这一切都是电影中的道具,但还是不自然地觉得脊背后猛地透着一股凉风,这就是电影蒙太奇的艺术魅力。影视城里一步一景,一景一特色,陕北风格的土房,新龙门客栈,土墙上悬挂的玉米和辣椒,九儿出嫁时乘坐的花轿,盛酒的大缸,集市上的各色蔬菜和各种烙饼,农用水车和农具,比武场上的刀剑……让人情不自禁地去触摸,流涟忘返。影视城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表现文革和“大跃进”时的特色建筑物:批斗现场、牛棚、革命委员会、公社大队办公室、“四人帮”起始展示厅……这些远离今天的历史景物,经过岁月的风摧雨打,已经变得有些破旧不堪,但它们却真实地再现了曾经那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年代,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悲凉。
在镇北堡影视城出口处的斜交叉路口,有个很明显的路标指示牌,直指贺兰山岩画方向,我们驱车直往。一路上,我们充满了对岩画的猜想,车窗外是笔直的公路,车子行进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中,经过几个起伏的缓坡路段,就到了贺兰山岩画停车场。买好门票,来不用细细欣赏贺兰山麓下别具西部粗犷特色的建筑物,就直奔检票口,我们随导游开始一路欣赏台阶两侧的各国名岩画。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到了半山体上的岩画展厅,展厅里祥尽地陈列着各国的特色岩画,它们或群或单体,加以现代灯光和多媒体的演示,生动地展示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生活和战争场景。出了展厅,进入贺兰山下,我们乘坐专用的游览车来到贺兰山岩画入口处。入口处堆砌着一个似蘑菇状的标志性岩石,上面用隶书写着“贺兰山岩画”。耳边认真地听导游详细地解说,脚下小心翼翼地跟着游人往前走。一条小溪从贺兰山深处静静地流出,小溪旁或山体上,是一幅接一幅的岩画,这些岩画线条粗犷,画面简洁,生动地反映了以前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狩猎场面,间或有些反映生殖崇拜和战争的岩画。当大家的目光停在“太阳神”的那一刻,你会惊叹于它的线条和寓意,它高高地印刻在难以攀爬的高度,真不知先人是如何完成这些岩画的创作。他们用自己朴实的笔,钻刻出这些壮观的岩画群时,是否会想到它们是历史考证的真迹。车驶出贺兰山岩画,看着车窗外连绵雄浑的贺兰山,我想起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岳飞将军,想起了那首豪气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似乎听到了战马厮杀的声音,又何止是悲壮。突然间,觉得贺兰山不再孤独。
从贺兰山岩画出来,时间已是下午,我们一家三口匆忙吃过午饭,顺着贺兰山山脉,一路往西,赶往西夏王陵。西夏王陵作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更是素有“东方金字塔”的美称。最早对西夏王陵的印象来自于历史课本,来自于那个古老而神秘的西夏王国。700多年,一个强悍的少数民族——党项族在黄河西部崛起,骁勇善战的党项人在首领李元昊的带领下,开疆拓土,建立一个长达190年的王国。他们创造了独特的“西夏文”,提倡儒学,弘扬佛教,实行科举制度,催生了独特而璀璨的文明。西夏王国前后共有十位帝王登基,在它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接近今天中国版图的1/11、几乎是宁夏区域面积的12倍。然而,却在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亲率强兵劲旅6征西夏,最终西夏攻陷。西夏陷落时,成吉思汗降旨血洗都城,西夏民族被斩尽杀绝,西夏文明从此悲壮地消失……当我们走进王陵主题公园内的博物馆,你会真正走进和领略到当年西夏王朝的发展、强盛、衰落。沿着西夏王陵长长的神道向三号王陵走去,却总是让人觉得那座笼罩着落日余晖金光的土堆遥不可及,却又如同西夏王国的遥远和神秘,吸引着游人们一步一步向它靠近。当我走进这座“泰陵”时,竟然发现它远没有电视和图片上的美。土堆已经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干枯的陵塔,在其背后青如层云的贺兰山映衬下,更显陵园的苍凉。也许,王陵里埋葬的不仅是一个带领党项族走向辉煌的强悍帝王,还有一个民族的绝世辉煌。
带着对神秘王国的畅想,在夜色中沉沉地睡去。次日,一觉醒来,银川市已经是艳阳高照。走出旅店,塞北的太阳倾泻下来,洒满一身的阳光,天高云淡,纯净无比。我们吃过特色的烩羊杂碎,心满意足地驶离了银川市,开往女儿心目中的乐园——沙坡头。
沙坡头曾被网友和媒体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它是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沙坡头。沙坡头的停车场上停满了全国各地的车辆,随处可见是戴着西部牛仔帽、脸蒙各色沙巾的游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套上了各色鞋套。也许玩沙是孩子的天性,女儿一进入沙坡头就高兴得跳起来。女儿自告奋勇地去售票口买票,并且迫不及待地拽我们急往租鞋套处,帮我们挑选花色独特的沙巾,鼓动我们买西部牛仔帽。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全副武装,准备就绪。匆匆在入口处的小坪留影,直奔沙漠。然而,沙坡头远非我们在内蒙玩过的响沙湾,没有想像中的荒凉与干燥,却有些江南秀色。出现在我们视线前方是奔腾向东的黄河,北面是浩瀚的大沙漠。在这里,黄河、沙漠、山川、绿洲,和谐在融合在一起,真算得上是大自然的杰作。游人要去沙坡头便要经过两种方式去,一种是乘坐景区电动车前往,另一种则是乘坐有名的“羊皮筏子”到沙漠的入口。“羊皮筏子”是黄河岸边古老的渡河工具,俗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整个羊皮发酵去毛,经过灌盐水涮香油而制成。制成后,将14只羊皮捆在3平方米左右的木架上,用嘴吹气,便成了载人运物的水上运输工具。我们坐在“羊皮筏子”上,筏工娴熟地用桨划筏前进,脚下是滔滔的黄河水,耳边听着筏工的介绍,脸上吹拂着温暖的秋风,真是惬意极了。在和筏工的说话间,不觉已到了沙漠入口处,我们在筏工的帮助下依次上岸。
抬眼望去,是一个长二千米高一百米的大沙陀,游人们兴致勃勃地从坡顶往下滑,不时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金沙鸣钟”。我们决定试试,手脚并用,气喘吁吁地爬上坡顶时,已是大汗淋漓。然后是排队等候坐向下滑沙的船形木板,开始往下滑时,只听得耳边的风声呼呼作响,也听到了那种沉闷的沙响,女儿尖叫着,直呼“太好玩了”。下得坡底下,却再没力气自己爬上坡顶,我们只好乘坐缆车直上沙漠。往上走一段,便看到了“沙坡头”的标志,台阶下的小坪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雕塑,旁边的是那句脍炙人口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了台阶后,出检票口,就看到了一条蜿蜒的铁路在去沙漠腹地的必经之路,这条铁路就是包兰铁路。越过铁路,经过一个小桥洞,上了台阶,便看到了一大片沙漠广场,广场一侧是构图细致的沙雕群,上面写着为纪念治理包兰铁路而作的“中国治沙事业从这里走向世界”。跟随导游,我们开始乘坐沙漠专用电车前往沙漠腹地。在通往沙漠腹地的路上,看到了许多的麦草方格,它们是西北人民治沙的独创成果,一个个麦草方格内,依晰可见一些顽强的沙生植物,正是这些沙生植物防止了沙流动,保护了包兰铁路。
进入沙漠后,一眼就看到了成群的驼队,骆驼们温顺地卧在细沙上,等候游人们的青睐。我们坐上了骆驼,随着驼队,行进在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才来到了沙漠驼队的第一个休息站,沙漠远比想像中的宽广,我们进得的只是沙漠的边缘腹地。近处是驼铃阵阵的驼队,浓郁的西部土木屋,远处是延绵不断的沙谷和沙峰,真是美不胜收。光着脚踩着细细的沙子,和女儿在沙漠里堆起了城堡和护城河。极目远眺,白云、沙漠、绿洲、黄河、铁路、若隐若现的长城,那一刻,我已不知身在何处。
然而,我们终归是匆匆的过客。发动引擎,带着无限的留恋,一路向西,再向西,去追寻那圣洁的青海湖。
4 个点评
自由梦想 - 修炼一途,乃窃阴阳,夺造化,转涅槃,握生死,掌轮回。 武之极,破苍穹,动乾坤!
赞来自:
天才 - 颤抖吧,蝼蚁们~
赞来自:
流沐璃姩 - 如 静。
赞来自:
文章结构紧密,描写到位。
dd2932750 - 如:90后小可爱..
赞来自:
这篇文不仅凸显了作者对旅途的记忆深刻,同时也体现了坚持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