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
我现在学语文是越学越无奈了。
小学时我想,语文一定要学好啊!不然以后和别人沟通都有困难,丢脸会到家。初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长得倾国倾城,实在乃绝代佳人,又因为她是个绝甘分少的人,喜欢语文便成了附带的事了。
问题就出在高中上。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男屌,这让我对语文的热情一下浇灭了一大半,加之听了他几节课,尤其是在讲《孔雀东南飞》时,他竟读了一遍!耗掉了半节课,那声音又实在像夏天的臭蚊子,在耳边嗡个不停,以至于我怀疑是不是全球变暖过于严重,夏季已经延至10月份了,蚊子都不愿意走了,整堂课昏昏欲睡,顿时让我对整个高中的语文心灰意冷。
抛开老师的因素不说,我仔细阅览了这十几年的语文教材,就觉得中国语文教材乃世界母语教材界的一朵奇葩。小学我初识鲁迅,对他印象不错;初中我只认识了一个鲁迅,还被这哥们儿折磨得死去活来;好不容易到了高中,以为可以飞出鲁迅的魔爪了,不料高一语文教材一发下来,傻眼了,第一篇文章就是鲁迅写的。我就觉得这鲁迅的后人肯定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少钱,不然他怎么上镜率这么高?于是瞬间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形象看法大打折扣。我不说多了,中国改革开放也有三十多年了吧?中国领导人的觉悟也够高了吧?人民群众也没有留大辫子了吧?没有哪个傻逼会去阻止自己的孩子放风筝了吧?我实在无法理解把那些文章搬上来有多少教育意义,而且我还清楚记得,每次上他老人家的文章,分析其行文技巧时,总少不了“白描”这个词,这段也白描那段出白描,如果一个人的文章里仅仅只会“白描”这种东西,那我认为他不配被称作大家,起码不能说他文章有文采。
韩寒曾经说过,一个作家有文采重要。我们学语言干嘛?表达与交流,表达要文采,交流要文采,连骂人都要有文采,所以说,现行的语文教材弊病不在于不会选文章,而是在看人选文章,这样一来,语文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了,现在随便叫一个不懂国情的人略看几眼我们的语文书,估计还会以为我们在请外国人修铁路,我们还在“人吃人”,这是不好的,语文书为我们呈现的,应该是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而不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中国,不然,民族自信心空间要怎么树立?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放在政治或历史书中比较合适,而不是语文。我有几个作家,如老舍林语堂饶雪漫等人,饶雪漫你可能不认识,但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你出版社的弟兄们《京华烟风云》总读过吧?《茶馆》也没少看吧?难道这些书里写的东西就真和比不上我家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种句子。
不是我说,现在的语文教材编得太烂,而且要不就墨守成规,要不一动起来就让人心惊肉跳的。就拿现在很火的莫言来说,这位文学巨人获奖前,中国语文界一直对其少有问津;而一旦他轰动世界,语文教材团队就宣布要选段《红萝卜》编入教材了。我有时就在想:若莫言不得这个诺贝尔文学奖,估计到中国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他的文章也不会上语文教材,只能千古埋名了。
中国语文正陷入一个盲区:既谁的名声大,就编谁的文章入教材,却完全忽略了一些文章存在的价值,一些文章合不合理的问题。现在,我想说一下古文的问题。很多人就古文没用,其实并不是在说古文本身没用,而是在批评我们学古文的方法有问题。学古文,应该是要去体会它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但现今学古文,和把她吃下去没什么两样,非得一个字一个字来啃它的意思用法,这种东西不是说没用,但它作为一个学古文的主体就有问题了。难道你和别人对个话都要考虑是用宾语前置句还是宾语后置句?语文的作用最终都是要融入生活中才行的,没有融入生活的,才叫语法,当然我希望我这辈子都不要碰到它。
最后,我为我们的作文谈几点。近年来,作文上限分的提高让中国语言界为之一振,以为这是我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次高飞,必定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语文奇迹。然而,放眼整个高考,这只能意味你的命运就更多地只能掌握在那寥寥几人的阅卷队伍中,你的更多独特见解也将被埋没。现在当道霸占作文市场的高考作文似乎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矛盾“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鲁迅等人的批评文学,然而高考作文却不准我们批评社会——尤其是教育,这和不许百姓点灯的例子很像。再者,现在的考试作文格式化太强了,我一进高中,什么“条条相连并列式议论文”“递进式”“内含式”全都学到了,更有某大神老师脸不红心不跳拍胸脯保证:高考时写议论文分数比记叙文高!搞笑,能把写作文弄得和写数论差不多就算了,还开始限制文体了!我有闷神了:未必你去饭店点个猪肉,公的就会比母的肉嫩些?这也是不行的,中国闹改革,要开放,却唯独把文学关在门外,不管不问,将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巨大漏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不繁荣,社会就一定是缺失的。
中国对于语文的管制其实就和中国象棋中的“将”是一个道理,它能走的就是那个框,但它在这个框架内竖着走横着爬却是管不了那么多的——当下的问题就是,同样的一个框,我们却只被允许竖着走而不能横着爬。
小学时我想,语文一定要学好啊!不然以后和别人沟通都有困难,丢脸会到家。初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长得倾国倾城,实在乃绝代佳人,又因为她是个绝甘分少的人,喜欢语文便成了附带的事了。
问题就出在高中上。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男屌,这让我对语文的热情一下浇灭了一大半,加之听了他几节课,尤其是在讲《孔雀东南飞》时,他竟读了一遍!耗掉了半节课,那声音又实在像夏天的臭蚊子,在耳边嗡个不停,以至于我怀疑是不是全球变暖过于严重,夏季已经延至10月份了,蚊子都不愿意走了,整堂课昏昏欲睡,顿时让我对整个高中的语文心灰意冷。
抛开老师的因素不说,我仔细阅览了这十几年的语文教材,就觉得中国语文教材乃世界母语教材界的一朵奇葩。小学我初识鲁迅,对他印象不错;初中我只认识了一个鲁迅,还被这哥们儿折磨得死去活来;好不容易到了高中,以为可以飞出鲁迅的魔爪了,不料高一语文教材一发下来,傻眼了,第一篇文章就是鲁迅写的。我就觉得这鲁迅的后人肯定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少钱,不然他怎么上镜率这么高?于是瞬间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形象看法大打折扣。我不说多了,中国改革开放也有三十多年了吧?中国领导人的觉悟也够高了吧?人民群众也没有留大辫子了吧?没有哪个傻逼会去阻止自己的孩子放风筝了吧?我实在无法理解把那些文章搬上来有多少教育意义,而且我还清楚记得,每次上他老人家的文章,分析其行文技巧时,总少不了“白描”这个词,这段也白描那段出白描,如果一个人的文章里仅仅只会“白描”这种东西,那我认为他不配被称作大家,起码不能说他文章有文采。
韩寒曾经说过,一个作家有文采重要。我们学语言干嘛?表达与交流,表达要文采,交流要文采,连骂人都要有文采,所以说,现行的语文教材弊病不在于不会选文章,而是在看人选文章,这样一来,语文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了,现在随便叫一个不懂国情的人略看几眼我们的语文书,估计还会以为我们在请外国人修铁路,我们还在“人吃人”,这是不好的,语文书为我们呈现的,应该是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而不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中国,不然,民族自信心空间要怎么树立?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放在政治或历史书中比较合适,而不是语文。我有几个作家,如老舍林语堂饶雪漫等人,饶雪漫你可能不认识,但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你出版社的弟兄们《京华烟风云》总读过吧?《茶馆》也没少看吧?难道这些书里写的东西就真和比不上我家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种句子。
不是我说,现在的语文教材编得太烂,而且要不就墨守成规,要不一动起来就让人心惊肉跳的。就拿现在很火的莫言来说,这位文学巨人获奖前,中国语文界一直对其少有问津;而一旦他轰动世界,语文教材团队就宣布要选段《红萝卜》编入教材了。我有时就在想:若莫言不得这个诺贝尔文学奖,估计到中国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他的文章也不会上语文教材,只能千古埋名了。
中国语文正陷入一个盲区:既谁的名声大,就编谁的文章入教材,却完全忽略了一些文章存在的价值,一些文章合不合理的问题。现在,我想说一下古文的问题。很多人就古文没用,其实并不是在说古文本身没用,而是在批评我们学古文的方法有问题。学古文,应该是要去体会它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但现今学古文,和把她吃下去没什么两样,非得一个字一个字来啃它的意思用法,这种东西不是说没用,但它作为一个学古文的主体就有问题了。难道你和别人对个话都要考虑是用宾语前置句还是宾语后置句?语文的作用最终都是要融入生活中才行的,没有融入生活的,才叫语法,当然我希望我这辈子都不要碰到它。
最后,我为我们的作文谈几点。近年来,作文上限分的提高让中国语言界为之一振,以为这是我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次高飞,必定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语文奇迹。然而,放眼整个高考,这只能意味你的命运就更多地只能掌握在那寥寥几人的阅卷队伍中,你的更多独特见解也将被埋没。现在当道霸占作文市场的高考作文似乎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矛盾“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鲁迅等人的批评文学,然而高考作文却不准我们批评社会——尤其是教育,这和不许百姓点灯的例子很像。再者,现在的考试作文格式化太强了,我一进高中,什么“条条相连并列式议论文”“递进式”“内含式”全都学到了,更有某大神老师脸不红心不跳拍胸脯保证:高考时写议论文分数比记叙文高!搞笑,能把写作文弄得和写数论差不多就算了,还开始限制文体了!我有闷神了:未必你去饭店点个猪肉,公的就会比母的肉嫩些?这也是不行的,中国闹改革,要开放,却唯独把文学关在门外,不管不问,将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巨大漏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不繁荣,社会就一定是缺失的。
中国对于语文的管制其实就和中国象棋中的“将”是一个道理,它能走的就是那个框,但它在这个框架内竖着走横着爬却是管不了那么多的——当下的问题就是,同样的一个框,我们却只被允许竖着走而不能横着爬。
1 个点评
燕子 - 喜欢作文的小女孩
赞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