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鱼废渔
作者:@天问
(答2014课标Ⅱ卷)
对于向动物投放食物使其磨灭捕食的本领这件事,我联想到的是当代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当然,传统意义上的"溺爱"的危害,已经被论述过无数遍了,我们对这种溺爱也基本持有相同的态度。但我想说的是另一种"溺爱",一种被误解的教育方式。
我常常见到这样的家长,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有知识、有良好的品行等大众眼中的优秀元素,强制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我表弟就身处这样一个家庭中,每次我去他家里,几乎每天都要看到他父亲打他、骂他,而他只能默默低头流泪,然后按照他父亲所说的去做事。五年前见他的时候,还有一些活泼气息,上次去见的时候,那时的活泼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镜子一样的平整、深邃。他的一举一动都熟练而谨慎,似乎是多年的优秀家庭教育养成的良好品行。他的父亲仍然会因为一些小事打他,他也仍然默默地忍受,流泪,改正。多年的训练的确使他有过人的能力,我大他两岁,却丝毫比不上他。下棋,他能招招妙手从不失败;困难的计算机竞赛题,他也能在短时间内答得颇为精彩;他甚至比我强壮,每天的强制锻炼让他的身体无比健康。他的父亲也因这些而感到满意,还曾经劝说我父亲的教育方式,那时我父亲也只是笑笑,没多说什么。我也曾经羡慕过这样一个表弟,我站在他面前,似乎就是一团垃圾。
但我很少看到他笑,即便是他父亲不在的时候。他没有什么爱好,也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甚至不敢去做任何可能感兴趣的事。父亲对他强制的要求,限制他成为直上直下的一棵杨树。最重要的是,他很少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思考。他只需要执行父亲下达的指令,履行他所谓的要求,这些信号似乎直通脊髓,不必经过大脑的处理,似乎他的身体,从来都不曾由他掌控过。
在这样的教育里,家长对孩子强制的命令,不正如广义溺爱中喂到孩子嘴里的饭吗。这时孩子所失去的不是自立能力,而是自我——能让他区别于机器而以生命形式存在的个体特征。作为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干预、强制,甚至传承家长自己的理想,必将磨灭孩子本身对世界的思考。失去快乐仅仅是一方面的,这种"溺爱"所夺走的,更是孩子对世界的自我认识。
因鱼废渔,废除一项能力并不可怕,废除自我才是对个体最残酷的抹杀。
(答2014课标Ⅱ卷)
对于向动物投放食物使其磨灭捕食的本领这件事,我联想到的是当代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当然,传统意义上的"溺爱"的危害,已经被论述过无数遍了,我们对这种溺爱也基本持有相同的态度。但我想说的是另一种"溺爱",一种被误解的教育方式。
我常常见到这样的家长,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有知识、有良好的品行等大众眼中的优秀元素,强制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我表弟就身处这样一个家庭中,每次我去他家里,几乎每天都要看到他父亲打他、骂他,而他只能默默低头流泪,然后按照他父亲所说的去做事。五年前见他的时候,还有一些活泼气息,上次去见的时候,那时的活泼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镜子一样的平整、深邃。他的一举一动都熟练而谨慎,似乎是多年的优秀家庭教育养成的良好品行。他的父亲仍然会因为一些小事打他,他也仍然默默地忍受,流泪,改正。多年的训练的确使他有过人的能力,我大他两岁,却丝毫比不上他。下棋,他能招招妙手从不失败;困难的计算机竞赛题,他也能在短时间内答得颇为精彩;他甚至比我强壮,每天的强制锻炼让他的身体无比健康。他的父亲也因这些而感到满意,还曾经劝说我父亲的教育方式,那时我父亲也只是笑笑,没多说什么。我也曾经羡慕过这样一个表弟,我站在他面前,似乎就是一团垃圾。
但我很少看到他笑,即便是他父亲不在的时候。他没有什么爱好,也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甚至不敢去做任何可能感兴趣的事。父亲对他强制的要求,限制他成为直上直下的一棵杨树。最重要的是,他很少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思考。他只需要执行父亲下达的指令,履行他所谓的要求,这些信号似乎直通脊髓,不必经过大脑的处理,似乎他的身体,从来都不曾由他掌控过。
在这样的教育里,家长对孩子强制的命令,不正如广义溺爱中喂到孩子嘴里的饭吗。这时孩子所失去的不是自立能力,而是自我——能让他区别于机器而以生命形式存在的个体特征。作为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干预、强制,甚至传承家长自己的理想,必将磨灭孩子本身对世界的思考。失去快乐仅仅是一方面的,这种"溺爱"所夺走的,更是孩子对世界的自我认识。
因鱼废渔,废除一项能力并不可怕,废除自我才是对个体最残酷的抹杀。
2 个点评
lemon - 레몬하지 모에~
赞来自:
杜桥军
赞来自: